一文了解生产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

1、作业指导书作用

提到作业指导书,有许多人都会一笑而过,认为这仅仅是一线操作人员所使用的指导文件,其他的想到的相对较少,今天特别来探讨一下它。

作业指导书是生产作业人员用于指导作业的法定文件,是与作业人员最亲密的文件,因此它的作用是指导生产,由于生产是承载着客户的要求的载体,因此作业指导书也是满足客户要求的技术文件,在产品增值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作业指导书谁来写?谁来审?谁来批准呢?

这个问题是在不规范的企业中,天天争来吵去的,先说说一般企业情况:

第一种是技术包干,工艺工程师写,工艺组长或课长审核,最后是经理批准。

第二种是生产写,工艺工程师审核,工艺经理批准。

还有无数的第三种、第四种……

现在我们要说的是,正确的、科学的编制仅有一种,在此派生出来的都是近亲,有血缘关系的仅此一种。

工艺工程师编制、质量工程师和生产班组长审核、工艺最高负责人批准。

说说理由:

产品在进行小批量生产的时候,工艺工程师要主导和组织此次生产,俗称B样,必须采取与大批量生产完全一样的条件进行作业,因此B样和C样都必须要有作业指导书,不过B样没C样那么完善罢了。

初步得出结论,B样生产时,工艺工程师是清楚产品的作业流程图以及具体的操作步骤的,同时他是连接设计单位和生产作业的枢纽,因此他专业、内行,而且要实践且必须成功,所以由工艺工程师来编制,是合理、合法、合情的。

生产班组长,他是操作人员的管理者,因此他来评审整个流程图及框架性内容是适宜的;由他的组员对具体的作业指导书进行评审也是适宜的,因为他们具体操作,更清楚实际情况。

质量工程师,必要时有PQC,对作业指导书进行评审,是因为他们要按照此文件对照生产现场的作业,看是否依照文件在进行,如果有偏差,在哪里?应该如何改进?因此他们需要掌握操作步骤和要求,这样才能够正确的履行其职责,他们进行评审也是合理的。

最后是批准,工艺最高负责人是基于工艺设计规范以及从技术和操作层面来系统看待文件有无重大缺失,有无原则性或基础性错误,不对具体把关,仅对整体性负责。

有许多的企业由生产来写或者由质量来写,我都见过,有没有问题,当然没有,只要熟悉,只要能操作,都行,但一个部门写,另外部门一定要评审,必要时设备也要参与,这样经过大家评审过的东西才是可操作的。

但法定的编制只能是工艺工程师,其他人写是因为熟悉、时间长、了解,但对于一个新的产品呢,显然从职能和专业角度来看,由工艺工程师来编制是更适宜的。

作业人员

3、 作业指导书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

下面是我摘录一家企业的要求,作为参考。

(1)3-1 工艺流程图在首页,作业指导书在后面。

(2)3-2 公司名称的LOGO,作业指导书标题。

(3)客户型号,公司型号以及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4)标准工时、标准人力、标准产能,包括合计以及单份上均需注明。

(5)版本编号及时间。

(6)文件编制、审核及批准人签名。

(7)页码:单份文件编码以及在整个文件中序列,比如第4页共34页。

(8)所需工具、工装、仪器、设备、检具等。

(9)使用物料及数量,含料号、名称、规格、是否UL等。

(10)作业内容及顺序。

(11)技术标准及检验标准含参数。

(12)特殊作业要求,比如ROHS物料,比如静电防护。

(13)需要检验和记录的数据,以及填写的表单。

(14)需要同步使用的其它技术或检验文件,比如图纸、来料&半成品&成品检验图片和或实物等。

4、 相对规范的作业指导书展示

生产作业

5、 还有哪些人要用到作业指导书?

(1)很多企业的计划人员一听到客户或业务要产能表,就有些伤心,技术没给,只给个大概,生产嘛,天天又没达成,不知道按哪个来比较靠谱。其实这是应该是在作业指导书的封面上必须要有的,这个封面类似一本书的目录,目录上要清楚标明关于产能的三项数据,分别是:标准工时、标准人力和标准产能,记住这是标准,即相对合理的情况下的结果。但实际上我们的生产人员存在数量、单体技能、整体熟练度等多种情况的单一或综合性的作用,在标准产能基础上还需要打一个折扣,就差不多是靠谱的数据了,当然这个数据会动态更新,即使是作业指导书也是动态更新的。

(2)采购人员,每份作业指导书上都会有这个工序用到的物料,都会提及物料使用前的简单检查,产线过程发现来料不合格,作业指导书上会有对应内容供学习。

(3)质量人员,所有质量人员都是作业指导书的使用者、监督者,一方面我们自己要掌握,要指出工人操作的问题,我们自己应当清楚如何作业的,这样当作业人员做的不对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指出,才能够给予改进意见提出,必要时甚至自己操作给他看,效果肯定会更好一些。

(4)设计人员,虽然工艺是从设计输出转化为制造过程输入,但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设计人员,必须要到现场去看,看什么?看自己工作成果如何变成产品,做的过程中有哪些设计不到位,有哪些有改进空间,而作业指导书就是一个理论索引。

(5)仓库人员,一名优秀的仓库人员应该是按工序发料的,这里的工序可能是一个工序,可能是工序的组合群,可能相邻工序,可能相隔工序,总之工序对物料的需求在数量上、时间上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果能够清楚的话,那么现场就不会堆积太多物料或者有工序缺料。

(6)设备人员,虽然设备也有操作规程,但作业指导书才是母文件,作业指导书上会嵌套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因此设备是作业指导书上的对象之一,所以设备工程师义不容辞需要关注作业流程图及指导书。

(7)生产人员,还用说吗?

6、 作业指导书内容的分歧?

(1)工时、人力和产能到底要不要放,这个问题是许多不规范企业的常规问题之一,而且天天说,没有结果。我们想想看,工艺工程师自己在主导小批量生产的时候,必须是要记录每工序所用人力、工时,当然也会有产能出现,总结下来就是整体工时、人力和产能了,因此这个问题是不需要有分歧的,当然动态更新这是另外的问题,哪个产品不需要持续改进呢?就包括人员熟练度也是与日俱增的嘛!

(2)检验标准要不要放?一提检验标准,就仿佛只是质量部门的事情,其实我们要知道,质量部门仅仅是在生产部门自检的基础上,再次进行的抽查罢了,既然如此,检验标准就必须放入作业指导书中,而且是与作业工序一一对应,包括原料的、半成品的、成品的,只要有需要就要放进去。

(3)不是物料的辅料和耗材要不要放?这个问题超级有趣,见过不少企业,所有技术人员天经地义的认为,不是物料为何要放?我不知道如何和他们进行对话,但我们先来看看BOM的定义吧?物料清单,只要构成产品以及生产出产品所必须的材料都必须放进去;同理作业岗位所需要的全部材料都要放入,辅料要放入,同时耗材也要放入,原因是没有它你就做不出来,可能它并不构成最终产品的物质部分,但它是过程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不放入,还会导致业务报价、财务核算的不准确,因此我们都要知道,这是基本常识,是必须放入。

(4)ROHS、REACH、UL、CE等物料标识要不要在作业指导书中体现?这个问题与(2)是同一问题,这是属于作业前对物料进行基础确认的一项内容,就像我们使用手机的时候,肯定是要确认是否是我的手机,是否能够正常使用一样,要对它进行确认,而这些确认是通过目测可以发现是否正确的,否则这个项目主全靠质量抽查,未免太迟了吧?

7、 生产现场的灵魂需要什么样的素质?

(1) 工艺工程师是现场的灵魂,没有之一,他要进行:制造过程的输入和输出,小批量试产的主导和总结,要进行产品检验标准的制定,要进行人员的培训,要进行现场的工艺巡查,要进行现场异常的主导分析……因此工艺工程师非常重要,当然也应当拿更多的薪资。

(2)工艺工程师需要什么技术素养呢?材料、设备、工装、产品工艺、工艺工程方法、仪器使用……这是基础素养。

(3)职业素养呢?泡过脚吗?泡过澡吗?工艺工程师需要“浸泡”在现场,之前在台企一位新加坡籍职业经理人,懂技术和管理,能够把SMT贴片机拆了再装上,林先生说了一些话:“工艺工程师除了上厕所,其它时间都应该在现场,没有其它地方可去,即使是制作文件,也是在现场完成初稿,再由助理或技术员去完成电脑版,自己再最后修订。凡是不是在现场产生的作业指导书都是擦屁股的厕纸”。

(4)我的理解是:工艺工程师可能专业技能不够强,经验不够丰富,但我想你呆在现场巡查,找问题,试验解决方法肯定是应该的,而且也是必须的。

作业指导书是一切现场的核心指导文件,它的有效与否,取决于工艺工程师的能力和水平,取决于是否泡在现场,因此工艺工程师的作业有效性决定着现场的效率、质量、成本以及交付!

助力企业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打造现代化智慧工厂,主要产品有设备管理系统EHS数字化平台仓储管理系统数字孪生可视化大屏智能运维管理系统生产ERP,视频监控,SCADA,能耗管理。
详细请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