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业4.0遇挫!阿迪达斯关闭智能工厂

三年试水,阿迪达斯最终还是放弃了智能工厂。在成本的压力之下,德国和美国这两座承载着阿迪达斯“省钱大计”的机器人工厂正在进入关闭倒计时,随着2020年的临近,阿迪达斯的生产线重点也将再度回归亚洲市场。事实证明,在德国和美国搞全自动、高科技的机器人工厂,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划算。

据路透社当地时间11日报道,德国运动服饰集团阿迪达斯宣布最晚于2020年4月关闭其在德国和美国的机器人工厂,并称亚洲的工厂“更经济、更灵活”。

开始和结束

三年前,在成本压力之下,阿迪达斯撤回本土,决定离欧洲、北美市场和用户更近一点,满为了足其主要市场的新样式交付需求,主打本地化的快速定制模式,同时应对亚洲用工成本增加和运输成本上涨,他们瞄准了可以“一劳永逸”的机器人工厂,阿迪达斯开办了上述2家工厂,并在研发支出上增加了35%用于工厂技术创新,然而,2家工厂并没有达到预期。颇有些讽刺的是,三年之后,还是在成本压力之下,其技术很难应用到其他产品线而且维护成本过高,阿迪达斯又不得不放弃机器人工厂,回归亚洲生产线。

据路透社的报道称,德国运动服饰集团阿迪达斯在11日的公告中称,阿迪达斯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安斯巴赫和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的两家高速工厂最晚在2020年4月停止运营。而这两家工厂均使用机器人和3D打印技术生产运动鞋。

虽然阿迪达斯没有透露关闭工厂的具体原因,但外界早已从各种方面找到蛛丝马迹。阿迪达斯全球运营主管马丁·尚克兰德表示,这些工厂帮助阿迪达斯提高了在创新制造方面的专长,但将其从供应商那里学到的东西运用起来,将“更灵活、更经济”。据了解,目前阿迪达斯在亚洲的产量已经超过了总产量的90%。

从2018年财报数据来看,阿迪达斯集团全年销售额为219亿欧元,净利润17亿欧元。在欧洲市场,阿迪达斯2018年的销售额为58.85亿欧元,相比2017年59.32亿欧元下滑0.8%。在其大本营德国的欧洲市场和北美市场逐渐面临耐克的挑战。

相反,在大中华市场,阿迪达斯全年销售增长23%,在2018年四季度之前,阿迪达斯在大中华区连续11个季度增速超过20%。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双十一期间,阿迪达斯在天猫销售额破亿只用了1分钟。而去年,阿迪达斯在天猫双十一的销售额超过了10亿元,成为唯二进入10亿品牌榜的运动品牌,另一个是耐克。

高速工厂走向了关门的终点,但技术并不会随之“关门”。据了解,阿迪达斯将专注于利用其开创的技术,在亚洲的两家供应商生产鞋子,而这两家工厂位于中国及越南。此外,幸运的一点是,工厂的关闭不会造成大规模的裁员,毕竟全自动机器人的工厂本身就没有用到太多的人工,目前仅有约160人会受到影响。

这样的结果多少让外界有些猝不及防。毕竟当初阿迪达斯选择建造这两家工厂的时候,曾满怀期待。2016年,阿迪达斯宣布,准备在德国启动机器人工厂Speedfactory,“高速工厂”的这个名字已经暗示了一切。阿迪达斯全球运营负责人马丁·尚克兰德(Martin Shankland)表示,机器人工厂提高了阿迪达斯在创新制造方面的专业性,但如果将这些技术优势应用到亚洲的供应工厂中会更加经济更加灵活。机器人工厂Speedfactory运作一年后,2017年,阿迪达斯趁热打铁,又在美国开设了第二家高速工厂。阿迪达斯为这些工厂配备了机械臂、激光切割机器人和3D打印机等高科技设备,据称,这些设备为工厂节省了70%的人力,只需160多个设备管理等岗位。

两家工厂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投入生产,几乎100%由机器人运作。而在2012年,阿迪达斯便已因劳动力成本的上涨而关停了在中国的最后一家工厂。事实上,阿迪达斯原计划在全球建立一个机器人工厂网络。当时,阿迪达斯管理层对这两家工厂的年产量预估是100万双。

彼时,阿迪达斯强调,这些自动化制作能为顾客量身定制鞋子,智能工厂产能高的特色,被广泛用于补足限量、缺货鞋款库存。按照阿迪达斯的计划,由智能工厂带来的产品及销售将在三年后即2020年占据阿迪达斯收入的半壁江山。

成本算盘失策

阿迪达斯曾希望用速度带来的销售抵消成本的压力,高速工厂的意义就在这里。据了解,在高速工厂成立之前,一双鞋子从打造原型到上架大约需要18个月,但其中3/4的鞋子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进入了促销阶段。而在快速流转的市场里,高速工厂解决的恰恰是这个痛点。一双鞋从开始到生产完成,全程大约只要5小时。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情境建模的数据显示,自动化生产每年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提高0.8%-1.4%的生产力增长率。阿迪达斯自然懂得这一点,但事实证明,理想和现实还是有差距的。外界猜测,阿迪达斯关闭工厂或许与该工厂无法满足大规模生产有关,这两座工厂只能生产部分鞋面、鞋底的产品,无法生产采用橡胶材质的鞋底。

阿迪达斯曾经预计,德国和美国的两家高速工厂的年产能为100万双鞋子,听起来很庞大的一个数字,但在阿迪达斯的整体产能面前,100万的规模似乎微不足道。据了解,目前阿迪达斯每年生产的鞋子数量大约为4亿双,平均每天的产量就已超过100万双。

另外,高科技的机器人工厂也意味着,机器的费用便不是一笔小数字,因此费用的高昂也被认为是导致阿迪达斯关厂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阿迪达斯并未披露过两家工厂的成本,只表示将其计入研发开支,但在2015-2017年间,阿迪达斯的研发开支已经有了明显的上升。数据显示,2014年阿迪达斯研发费用为1.26亿欧元,随后逐年上升,2017年这一费用已经增长到了1.87亿欧元,2018年回落至1.53亿欧元。

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三年前阿迪达斯准备将工厂搬回德国乃至美国的时候,除了节省人工成本之外,还考虑了一个运输成本,而运输成本的另一面就是希望离欧洲乃至北美市场的用户更近一些,但现实的数据证明,花大价钱建造离欧洲北美市场更近一些的工厂,或许是一件入不敷出的事情。以欧洲市场为例,2018年阿迪达斯的销售额为58.85亿欧元,比起2017年的59.32亿欧元已经下滑了0.8%。而在北美市场,阿迪达斯的销售额增速也时有放缓。而在这两个市场,耐克都是阿迪达斯不得不防的一个劲敌。

工业4.0

自动化工厂不便宜

自动化时代的红利充满了诱惑。全自动取代人工,24小时高效率生产,这似乎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完美的自动化工厂的样子。阿迪达斯试过自动化工厂,耐克也一样。《金融时报》的报道曾提到,自2015年以来,耐克就一直在和高科技制造公司Flex合作,在劳动力密集的制鞋工序中加入更大的自动化要素,用以实现更快的制造速度,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然而好景不长,与阿迪达斯一样,去年12月,Flex便宣布了与耐克“分手”的消息,称“很明显我们无法达到商用化与可行方法,在耐克同意后,将在12月31日,关闭位于墨西哥瓜达拉哈拉的工厂”。最终的结果让Flex的损失高达3000万美元,而敲定与耐克合作的Flex首席财务官也因此下台。

自动化的美好愿景太容易让人踩进异想天开的状况。不久前,《美国工厂》的热播让外界关注到了美国制造业的种种问题,工会、员工福利与企业利润之间的复杂纠缠。高压的人工成本让美国的制造业变得越发疲弱,而在纪录片的最后,大量的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开始替代人工。在美国市场,“机器换人”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工厂中的机器人数量越来越多,没人能够否认,机器人最终替代人工将是大势所趋,但就现在的状态而言,机器本身就是一件高投入的存在,更何况阿迪达斯的例子也证明,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可以由自动化替代。

另外一点被忽略的,可能是大环境的影响。眼下,贸易摩擦是任何一家跨国工厂都不能忽略的存在。机器人产品使用的零部件往往要使用到范围涉及颇广的原材料,而从去年就冒头的钢铝关税也已经开始“兴风作浪”。

美国消费科技协会(CT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盖瑞·夏皮罗曾表示:“技术行业创造的GDP占到美国GDP总量的10%并为美国人创造超过1500万个就业岗位。今年美国技术行业因为关税问题已经遭受巨大影响。我们这个行业无法承担每月额外10亿美元的关税成本。”协作机器人制造商Eckhart公司首席执行官安德鲁·斯托姆也曾指出:“由于近期美国政府向大量进口钢材征收关税,使得我们及其他竞争企业都遭遇了巨大压力。”

外媒称,机器智能化生产很难对临时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因为它需要专门的知识技术来设置机器人手臂和计算机视觉系统等环节,尽管机器在生产速度上有优势,但是其成本比培养人工劳动力适应标准生产线要高,但在中国这并不是问题。

当然,关闭在德国美国的机器人工厂,并不代表着阿迪放弃机器人工厂,更多放弃的只是德美受到贸易交易冲击的市场,以及德美高昂的工程师以及机器维护成本。

智能工厂

一个经济体在每个时点上的产业和技术结构内生于该经济体在该时点给定的要素禀赋结构,与产业、技术相适应的软硬基础设施也因此内生决定于该时点的要素禀赋结构。

简单来说,您企业所处产业环境和技术运用现状是被您企业目前所能接触获得的相关资源要素所影响着的,同时您企业所处产业环境的维度和技术运用的程度是被您企业目前所能有效运用的软硬基础设施所影响着。

纺织服装产业生态圈通过一站式信息服务解决不同维度企业相关资源要素影响问题,渐进式改造服务解决不同层次企业软硬基础设施渐进式运用问题。

助力企业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打造现代化智慧工厂,主要产品有设备管理系统EHS数字化平台仓储管理系统数字孪生可视化大屏智能运维管理系统生产ERP,视频监控,SCADA,能耗管理。
详细请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