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业互联网数据上云可行性的两个问题

问题:

第1个问题是,工业互联目前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企业的机器的核心数据是不会让你第三方企业传到云上面的,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去考虑?


第2个问题是,如果我再连的时候,我核心的考虑不是连企业的核心的设备,而是从一些工业辅助设备去连接,通过这个切入点去切入的话,那么这些辅助设备的数据价值怎么体现?比如说,企业用到了一些工业的环保设备,或者是一些空压机这些东西?我互联以后,简单的把数据拿到,然后做一些服务运维,做一些售后服务的增值业务,除了这个以外,我还能做到什么继续的这种商业价值的挖掘


回答:

第一个问题:工厂数据上云问题:


a:市面上大多数的数据上云,系直接从plc等控制系统读取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工艺加工、生产信息等敏感数据。潜在风险是,这些数据流入到竞争对手那里,怎么办?

b:数据分析的本质是提升效率或管理增值,核心不是上云(云计算)还是不上云(边缘计算或雾计算),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做价值流分析,识别企业需要提升什么,再顺着梳理需要分析什么数据,有没有这些数据库,最后再看哪些数据需要从机器获取,这样的做法,是一开始就针对目标,数据类型会简单得多,适用得多。

第二个问题:什么设备(数据)上云?怎么上云?怎么延伸数据价值问题?

并不是所有设备(所有数据)都不能上云,我们需要识别商业模式和业务逻辑,这包括:

a:维修履历数据,这好比去医院看病时,病历本上的数据。这些数据本身就是工厂维修人员,社会专业维修人员和装备厂家的留下的痕迹数据,系供应链所有。我们通过智能运维系统,将这些数据进行痕迹管理,作业辅助和深度分析,应用于工厂端,服务端、供应链与装备端,这是可行的。但这需要维修模式创新作为基础,比如维修合伙人制度,以及工业服务产业化作为支撑,方能实现数据变现。


b.针对故障分析诊断的传感器数据。典型如红外成像,油液分析,振动分析(三大典型的诊断),以及其他读数(温度、泄露分析)等等。受制于传感器精度、诊断分析技术的制约,这种解决方案的关键在于经济性。一般发生在高价值,高风险的行业,如冶金,石油化工,电力等行业;而更经济的方式,可以是离线监测+上云方式,如智能传感单元+智能终端+云的解决方案。


C.除此之外,问题里面讲到空压机的解决方案。这里的商业模式,主要是还是能源托管为主,向用户提供更稳定和更经济的能源供给方案。通过设备连接,我们要做的是能源更节省,更经济,维护成本更低,供给更可靠,至于数据向设备供应商提供服务,这也是延伸应用而已,并非核心,还是要为能源托管本身服务。


d.金融风控系统。这主要解决的是:1工业品和工业服务供应链,开展融资授信业务;2.银行和金融机构,开展融资抵押的金融服务。这有利于解决企业转型升级中融资难和资金短缺问题,这时候,我们可以将一些核心关键设备,电力设备上云,它是风险控制的核心,结合到区块链技术,数据交互限于金融机构和用户之间,那么数据上云是可以实现的。

助力企业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打造现代化智慧工厂,主要产品有设备管理系统EHS数字化平台仓储管理系统数字孪生可视化大屏智能运维管理系统生产ERP,视频监控,SCADA,能耗管理。
详细请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