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达成企业与维修工人利益共同体

激励相容:在存在道德风险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按照契约的另一方(委托人)的意愿行动,从而使双方都能趋向于效用最大化。

工业企业设备管理中激励不相容现状

实际情况而言,许多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着“激励不相容”问题,拿企业设备维修和管理的目标排序来说,经营者将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运行视为第一目标,将员工收入和脑体力支出列为其次,而维修工人的目标排序则与此相反,将自己收入的提高和安逸视为第一目标,将企业长期发展视为第二目标。


常用的方法通常是这两种:

1)正激励

一名好的设备经理,一定是善于管理团队的领导,日常的吃喝聚会通常少不了,善于士气的调动,重视人的主体作用,所谓“一鼓作气”就是这个意思。除此之外合理的激励机制、岗位技能等级补贴、培训、薪资与职务晋升、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皆是提高士气和能力的方式。

2)负激励

一般企业会采取一些红线制度,比如禁止回扣,这是让工业企业反复所强调的内容。运用到设备管理,比如采取271(即20%优秀、70%中等、10%较差)末尾考核制度等。

尽管企业穷尽所能稳定团队、激发员工积极性,但终究是事与愿违。我们希望增加员工收入来提高作业效率,但往往半年之效用几乎为零;我们希望通过设备管理咨询来提高系统管理能力,更多情况是,项目结案后的两年时间,效用大打折扣,落得一推、二倒、三重来。


设备维修与管理创新计划

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先进制造业发展背景下,在人工成本持续增长、市场订单小品种、多品种、短交期的条件下,对制造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如何提高设备管理与维修能力,提高维修和维护技能、稳定维修团队,留住人、干成事,成为工业企业普遍关心和困扰的难题。

设备管理

设备经理如果不能当家作主,设备维修以及服务的创新便无从谈起。简单的逻辑,是以维修费用+人工工资预算打包,设备维修部门作为服务主体来承包工厂的维修业务,设备部门通过服务获得收益,工厂获得稳定和可靠的维护结果,实现个人与部门、部门与工厂的效用最大化,互利共赢。这属于工业企业内部双创(创新和创业)课题,Mini Company(迷你公司)、设备管家制、维修合伙人制等,皆属于设备维修与管理创新计划的实践路径。

工业企业讨厌不确定性,如何规避和解决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应注重以下几点:

1)解决企业和服务主体的互信机制

设备维修与管理创新通常有两种可以想象的模式,一种是阿米巴独立核算,而另一种是独立成立一家维修公司。前者管帐不管钱,最后很难实际兑现,设备经理不愿意。后者管钱又管账,企业主担心万一搞不好,人又不归我管,被服务商绑架,企业主往往是不愿意的。

折中优化的方法,是建立一个创新账户,通过第三方银行管理,这样可以保障维修费用可以有所保障。同时,设备经理及其核心团队须向账户提供保障金,以确保创新向心力和受益保障。这样一来,人员还属于同一个组织,服务双方利益(第一目标和第二目标)均能得到保障。

2)设备管理数字化与服务模式标准化是关键

设备管理数字化的主要作用是对维修过程管理、维修绩效、以及向服务用户提供监控和信息共享的有力手段。通常可以和全面生产维护、阿米巴经营模式结合起来,打造工业维修服务的标准化模式,是设备维修与管理创新计划打造的重点,是用户满意和创新项目持续盈利的基础。

3)设备维修与管理创新计划是走向工业服务产业化的有效路径

设备部门成为工业维修和服务需求侧的创新主体,将从原来的利益输送驱动变成目标驱动,无论是维修外协、租赁服务、第三方集成服务、工业品采购都将迎来利好的发展。

同时由于主体发生变化,用人机制将从单一聘用制向能力共享转变,这对于发展工业服务平台,工业检测、AR维修协同产生巨大的影响。


结束语

在可预见的三到五年内,设备维修与管理创新将迎来快速的发展。主要包括大型制造业的自主经营模式,规模以上工业(自有维修团队的企业)的加盟模式,以及规模以下工厂(无专职维修团队的企业)的共享维修模式。

助力企业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打造现代化智慧工厂,主要产品有设备管理系统EHS数字化平台仓储管理系统数字孪生可视化大屏智能运维管理系统生产ERP,视频监控,SCADA,能耗管理。
详细请咨询客服。